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杨佳月 李媛媛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服务成了不少家庭的“刚需”。然而,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专业化人才缺口明显、服务质量和水平亟待提升……这些实际问题一直制约着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料图)
如何让更多养老护理员成为我省老年人生活的“打理者”、身体健康的“守护者”、心灵情感的“倾听者”?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养老护理“用人荒”
“我们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天,老人生病住院,我们是公司、医院两头跑,根本顾不过来。”4月17日,郑州市民郑思敏告诉记者,想找个专业的护理人员照顾老人,但找了好几个都不太满意。
两个颇为无奈的年轻人背后,是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供给程度并未达到大众预期。
今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养老护理员从第三季度的第20名上升至第14名。
“养老护理员不难招,但应聘者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58同城一家政公司招聘者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养老护理持有偏见,不愿入行,专业护理员较少。
截至2022年年末,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62万人,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家庭结构也呈现出小型化、少子化、空巢化趋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减弱,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成为我省养老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紧迫要求。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增加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事项。”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明锁表示,解决养老难题,不仅要出台更多扶持政策,更需全社会共同发力,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保障,推动养老服务业做大做强。
工作繁琐、认可度低成制约难题
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让养老产业处在上升期,但护理员为何会有如此大的缺口?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会认同低、工资待遇差等原因,养老护理员这一岗位对劳动力缺乏有效吸引力,难以吸引专业人才,从而制约养老护理员队伍的持续壮大。
4月19日,记者在洛阳市涧西区一家养老院看到,这里三分之二的老人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不少养老护理员正协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们进行康复训练。
“我们养老院的护理员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前段时间也一直在发招聘信息,但应聘者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该养老院相关工作人员说,“年轻人不愿选择这一行业,可能与社会认可度低有一定关系。”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护理员将目前的工作视为“打工”,并没有长期干下去的打算。同时,由于薪资低,且无法为护理员提供各项保障,也“劝退”了部分想要进入养老护理行业的人员。
记者了解到,“钱难赚,压力大”是养老护理员的普遍心声。除此之外,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没有明确的上升通道,导致社会认同度低,也是挫伤这一行业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原因。
多方合力培育更多健康“守护者”
近年来,我省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十大战略”重要内容,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总盘子,加快形成有利于养老服务人才茁壮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让养老服务人才有更大干事舞台、更广发展空间。
去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保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岗位津贴、入职补贴制度;对在世界技能大赛、国家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养老服务类选手及相关人员,落实荣誉称号、晋级、奖励补贴等政策。
各地将政策具体化、数字化,一系列贴合实际、惠及大众的利好举措切实推进。驻马店、焦作、濮阳、信阳、漯河、周口等市及济源示范区出台了每人每月50元到300元不等的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政策;郑州市对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给予5000元、中职中专及以上学历给予3000元的入职补贴;漯河市对本科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一线工作的给予每月600元的岗位补贴……
此外,我省还加大养老护理人才精神褒奖力度,持续增强职业荣誉感。
对于下一步发展,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支持人才建设提速。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措施,充分依托养老服务人才基地,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举办养老服务技能大赛,吸纳新增劳动力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打造“河南护工”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