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董明珠“接班人”孟羽童突然宣布从格力离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董明珠,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其实,对于接班人的态度,早在孟羽童加入格力前,董明珠就曾表达得非常清楚。
(相关资料图)
一次采访中,记者问道:
“左膀右臂还是很重要的,没有接班人,有时候会不会觉得太孤独?”
董明珠毫不客气地表示这个问题没有必要问,也没有必要回答。
她坦言:
“你觉得有孤独就有,我从来没觉得我孤独。”
从最底层的销售人员到成为格力的掌门人,再到面临转型想尽办法突围求变,董明珠的铁腕作风一如既往。
流言和争议都伤不到她分毫,她践行着一个真理:
你孤独的水平,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高阶孤独,是在纷扰外把效率拉满
董明珠的成就,是被孤独堆出来的。
年轻时的她,烫着一头时髦的卷发,总是明媚地笑着,满脸都是烟火气十足的幸福。
直到30岁那年,深爱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她跟2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很多人劝她找个伴儿过日子,不至于孤苦无依,她坚定拒绝了。
在人生第一个重大转折点上,她没有屈服于生活以及世俗的眼光,主动选择了孤独前行。
在多个城市之间辗转,她是一个人;
跑遍各大百货商场做销售,她也是一个人。
入职第二年,她创造了1600万的销售额,达到公司总营业额的八分之一。
后来,格力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领跑者。
董明珠也从销售员,一步步成长为经营部部长、副总经理、副董事长、董事长。
她的生活,除了空调,一无所有。
对儿子,她没有时间陪伴,对哥哥,她因不徇私情而被绝交。
她形容自己过的是“三无生活”:无生活、无朋友、无家人陪伴。
说完她自己也笑笑补充道:“这就是孤独。”
不惧怕指指点点,不迎合外界标准,董明珠在孤独中开疆拓土。
但显然,对这样的孤独,她甘之如饴。
对千千万万的追梦者来说,孤独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很喜欢一句话:
“越往上,看到的风景就越少,走向成功的时候就是走向孤独的时候。”
当全神贯注于某一件事时,达到目标的概率就大大提升。
人的精力有限,只够奋力实现自我的价值,没有余力在群中踌躇。
孤独吗?无所谓,因为这样的孤独是充满创造力和生命力的。
高阶孤独,是恰如其分的边界感
丈夫早逝,母子聚少离多,接班人退出公司……
桩桩件件都成了董明珠身上备受瞩目的“谈资”。
一位雷厉风行的优秀企业家,因为“孤独”,而备受关注,合理吗?
著名主持人杨澜甚至在采访中,问出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身边没有男人陪你,你会觉得自己可怜吗?”
不管董明珠说多少次自己对目前的状态很满意,在外界的种种打探和揣测中,这位行业巨头仿佛真的因孤独,而分外令人同情。
成年人悲喜自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劫要渡,孤独并不可耻,也不是一种“需要帮助”的状态。
打着“关怀”幌子的关注与陪伴,实际上是戴上了有色眼镜对他人生活进行评判,也是一种叨扰。
正如热播剧《漫长的季节》里的三位男性主角,人生聚散之间,百味并况;
聚首时起舞,转身后面对各自的荒凉。
不管是为了给孩子讨回公道,一个人从青丝熬到白发的王响;
还是离婚后骤然车祸死去的龚彪,抑或是在警局脱光警服、转身离开的马队马德胜。
每个人背后,都是镌刻在命运最深处,旁人无法触及的孤独。
剧情终结于一场覆盖所有的茫茫大雪。
作家刘亮程说: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他人的孤独,纵使读不懂,也请尊重。
当骤然遭遇打击,对方需要的可能不是所谓的陪伴和援助,而是在孤独中重新掌握对人生的支配感。
与人交往中最难得的智慧,是以平常心对待孤独,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
不过度染指别人的孤独,是成年人最大的善意。
高阶孤独,是坦然直面自己
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库利曾提出“镜中我”的概念:
指的是人通过与外界的交流来认识自己,反顾自照。
这种依靠外物的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并不是真正的自我。
通过他人来定位自己,注定是镜花水月,永远不是最真实的样子。
没有他人为镜,“我”是谁?
孤独的意义,不只是远离外界纷扰,更是对自我的关注和叩问、关怀和反省。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
“我们要学会跟自己对话,跟自己在一起。”
爆火之前,董宇辉曾在半夜清冷的直播间,从莎士比亚讲到山川大海。
与其说是商品直播间,不如说这是他感知和践行自我的房间。
出名后,面对喧嚣和繁杂,董宇辉依旧时刻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孤独感。
很少混圈子,不爱参加各种聚会,不盲目跟风,不改变初衷,清醒而理智。
心中始终留出一个仅供容纳自己的“房间”。
他说:
“你越走向人群,就越孤独。”
年少时我们总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局,试图让自己融入在一个团体中,以显得安全与和谐。
但随着年纪渐长,我们会逐渐发现,在孤独中坦然直视自己,才是最深刻的成长。
孤独不是抛弃世界,而是让我们审视那些直面灵魂的问题,重新思考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态度,聆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很多时候,对孤独的排斥源于对自我的一知半解。
若你直面自己时,目光是从容深邃的,孤独就成了一种升华。
高阶孤独,是至高的精神享受
孤独不一定就是苦的,就好像雪也能有多种况味。
三百多年前,张岱在西湖边上遇见了一场大雪,写下《湖心亭看雪》。
被大雪覆盖的湖面人烟罕至,人声鸟声俱绝,唯有“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于是独自一人,穿着蓑衣抱着火炉,兴致勃勃赴湖心亭看雪。
天地茫茫,他乘一芥孤舟遨游其中。
在这一方近乎真空的自由与浪漫中,乐得被世界遗忘,又或是当上自封的世界之王 。
这样的孤独,得之,欣喜若狂。
张岱笔下这场被称颂百年的雪,写出的正是中国文人特有的情趣享受,一种对孤独的盛赞。
空虚的心灵才会无所着力,丰满富足的心在孤独时充满了情致与享受。
马尔克斯说:
“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处的时候,安静、自在。”
豆瓣高分剧《孤独的美食家》,讲述了一个中年大叔独自吃饭的故事。
这部剧已经播到了第九季,依旧让观众看得欲罢不能。
单身大叔独自经营着一家杂货店,在工作的间隙,他与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美食不期而遇。
每当完成了工作任务,他总会空出一段独自享受的时光,挑选一家合心意的食肆,去品尝烤鸡肉串、关东煮、炸猪排……
为了这段只属于自己的约会,大叔每次都会慎重选择饭店、精心地搭配菜品。
细细品尝的那一刻,连一天的辛劳奔波,也成了让这种体验更加美妙的调味料。
没有人打扰,也不需要有任何顾忌。
正如片头出现的那句话:
“在短暂的时间里,他随心所欲,变得自由。”
近些年,在车水马龙的繁忙都市,也出现不少“单人用餐座位”。
越来越多的单人食客们像剧中的大叔一样,尽情享受着一小段纯净的孤独。
也许这就像一位记者所说:
“孤独本身并不是坏事,相反,能够享受孤独的乐趣,才是现代都市人必备的技能。”
▽
真正的强大,都是从懂得孤独开始的。
正如柏拉图曾说的:
“灵魂一旦获得了独立,摆脱了障碍,它就不再迷路。”
一个人只有在孤独时,方能拨开迷雾,找回内在的力量、遇见更好的自己。
心灵在孤独中成熟,精神在寂寞里升华。
愿你我都能修得高阶孤独,从中获得成长和享受,娴静从容,自由自在。
来源:微信公众号“有书”
作者:有书秦大风&先光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