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社评论在价格战的加持下,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市场上险量达到956.3万辆,同比增长4.5%。意料之中的是,新能源的“火车头”作用依然显著。可即便其表现已经超出预期,但整体市场依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资料图)
为了带动车市增长,新能源可谓是操碎了心。可是,一根柱子难撑天,一块石头难垒山,这种状态还能持续多久?
根据乘联会预测,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今年的销量将达到850万辆,同比增长31%,渗透率达36%。而中汽协则预测,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总销量有望超过900万辆,同比增长35%,渗透率达32.6%。
保监会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293.7万辆,同比增长39.7%,高于乘联会和中汽协对全年的预期增速,但30.7%市场份额则略低于预期。
因为买新车必须同时买保险,所以新车上险量与新车实际销量是直接对应的关系。而且保监会相对保险公司是监管机构,相对汽车厂家和经销商是第三方,提供的上险量数据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因此,本文对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分析将基于保监会数据展开。
新能源增速放缓,但势头不减
纵观近六年上半年的表现,新能源车市场整体呈跨越式上升的趋势,只有疫情开始爆发的2020年,受不可抗力影响下滑了45.8%。尤其是过去两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14.2%、110.3%。不过随着基数的增加,增速放缓也符合客观规律。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率虽不高,但同比增量也有83.4万辆。
因今年春节较早,所以1、2月的销量偏低。进入3月后,空前未有的价格战开启,单月销量突破50万辆,环比增幅超36%,同时成为一季度销量最高的月份。二季度,不少车企继续推出优惠政策,销量保持稳中有升,到6月来到最高点,达到65.3万辆,环比增长16.5%。
多重因素影响下,我们推测,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未来3年内仍将持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首先,动力电池技术、充换电网络布局等日趋完善。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推动换电电池尺寸、接口、协议等标准的统一将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7月20日,中国动力电池创新联盟联合国内30余家车企、动力电池企业,在北京召开了动力电池规格研讨会,计划推出动力电池推荐规格尺寸标准。电池规格和换电标准统一,将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进而将刺激市场份额继续增长。
其次,政策的积极引导。
一方面,全国多地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利好政策;另一方面,今年6月财政部等部门明确,2024-2025年,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26-2027年,购置税减半征收。
纯电VS混动,内耗还是共赢?
按照动力类型划分,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以下简称“插混”)、插电式增程动力(以下简称“增程”)三大细分市场。总体来看,近三年各细分市场的销量均有所增长,但同比增长率放缓,市场份额的配比发生变化,插混和增程两种动力车型份额再创新高,与之对应的纯电动车型份额缩减,已不足70%。
从同比增幅来看,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同比增长39.7%,其中纯电车型为22.9%;插混车型为93.3%;增程车型同比翻了一番,达到113.3%。
虽然混动车型总销量不比纯电车型,但增速远高于后者。而且据业内推测,混动车型短时间内还会继续扩张。那么长期来看,新能源市场又将拥有怎样的版图?不妨看看相关发展规划和业内专业人士的发言。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在今年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从近中期看,电动车价格成本偏高、电池成本也偏高、补贴又在下降,所以未来5-10年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的占比会从去年的22%逐步提升到30%-40%,甚至接近50%都是可能的。
但是中长期看,电池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很大,电池购置和使用的综合成本还会持续下降,纯电动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2030年后,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会逐步降低。
在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我们正在推动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逐步将燃油车型向插电式混动动力车型转变,成为该细分市场强大的参与者。”向来重视电动化转型的大众汽车也开始把视线投向混动车型上,可以看出混动市场存在着潜力。
结合政策规划,业内人士的态度,我们得出结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短期是混动车,长期依旧是纯电车。
车企排名大洗牌,宝马竟然跻身前十?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超过大众登顶中国汽车销量冠军。这是中国乘用车发展近40年历史中,第一次有自主品牌实现这一目标。
凭借王朝、海洋两大家族,以及腾势的发力,比亚迪获得108.8万辆的销量,以绝对优势身居第一,比第二名的特斯拉高出3.5倍还要多。包含二者在内,多数新能源车企在上半年都实现了同比上涨,其中埃安同比增幅最大,达到138.8%,整体销量来到第三名。
对比2023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销量排名变化,比亚迪保持冠军宝座,特斯拉从第九名跃居第二名,长安和长城交换位置,分别位列第7名和第8名。
另外,理想、蔚来两大新势力成功挤进前十反观北汽、上汽、江淮、奇瑞、上汽大众等传统豪强统统跌出前十。
宝马的成绩应该最让人感到意外的,作为一个豪华品牌,却跻身前十名。上半年,华晨宝马和进口宝马一共卖出49,650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116.7%。即便去掉进口车,也有46,571辆的销量,排名下降一名至第11名,身后的哪吒以49,511辆补位至第10。
长安、长城两家车企虽然排名变化不大,但销量差距正在拉开。长城旗下尽管有五大品牌,但新能源销量最好的欧拉,甚至不及长安糯玉米一款车的销量。年初,长城下调了2023年的销量目标,其中新能源车目标调整至24万辆。上半年,其新能源销量仅为6.9万辆,距离目标达成还有近3/4的进度条要走。
北汽、上汽、江淮等传统自主车企,早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技术并不成熟的时候,因地方保护政策的扶持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但近年来因为产品缺乏创新,销量大幅下滑,纷纷跌出前十。
什么车卖得最好?还是A级车
新能源车型销量的排名同样备受关注。就前十名来看,卖得最好的依旧是A级车,20万元以下的车型更受欢迎。另外,据中汽协数据,15-20万新能源乘用车是当前销量占比最大的价格区间。
2023年1-6月,15-20万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11.8万辆,同比增长81.0%。当前该价格带传统能源车销量仍多于新能源车销量,因此新能源乘用车在15-20万价格带仍保有较大市场空间。
比亚迪在列的五款车型就集中在20万元,拉开间隔而各有份额。其中,秦PLUS DM-i(售价9.98万-14.58万元)已连续五个月蝉联A级轿车销量冠军。前十名里的两款B级车均出自特斯拉,分别是销冠Model Y(售价26.39万-36.39万元),第7名Model 3(售价23.19万-33.19万元)。埃安的车型销量虽然并不亮眼,但其AionS同比增长翻了近四番,AionY也增长了一倍以上。
五菱宏光MINI EV是在前十名里唯一一款下跌的车型,要知道这款车曾以55.4万的销量佳绩,夺得2022年全球小型纯电汽车销量冠军。表面看,吉利熊猫mini、长安糯玉米、奇瑞QQ冰淇淋等竞品车型不断瓜分宏光MINI EV的市场。实际上,该车所在的整个A00级市场都在下跌。
乘联会数据显示,该A00级纯电动市场今年上半年销售30万辆,同比跌幅高达42.1%。以宏光MINIEV现象级车型为例,市场趋势的变化折射出消费者购车需求的悄然转变,消费升级正在发生。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红利尚在进行时,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的利好政策持续到2025年,随后还有两年购置税减半。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补贴、减税、性价比都是重要的购买激励措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以比亚迪为领头羊,阔步向前。
(图/文网通社王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