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人善经商,活动范围很广。明清时,汾商足迹南达江汉之间,以至两广;北达内外蒙古,以至俄国莫斯科;东至京、津、徐、济;西至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民国年间编著的《汾阳遗事》载:“汾民善于经商,只身走出数千里经营者甚众。”人民虽“不善宦游远方,但经商则可远涉千,久至数十年而不归”。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双方达成通商协议后,恰克图被辟为双方的贸易商埠,从此给晋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资料图片)
山西商人基本上垄断了恰克图贸易。这些商人中汾阳人居多,有些甚至是经过清廷理藩院批准的“皇商”。汾商活动范围之大,商业资本之雄厚,在清代的中俄边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恰克图的晋商,现在见到的最早的一份资料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尚书查克丹呈送军机处的奏折:“经查……朱成龙系山西汾州府汾阳县民,于去年十月持部票证,携带货物由张家口出塞。”文中开列朱成龙所携货物,计有绸缎、黄烟、陆安茶、白布、黑纺丝、剪刀、梳子、木碗、针、绒线、火镰、杓、纽扣等。由此可见,其经营项目“上自绸缎、下至葱蒜”,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众多商家中,“璧光发”、“永广发”洋行,“祥发永”茶庄等都是当时在中俄贸易中影响很大的商号。
年轻时的牛裕如
璧光发洋行财东牛裕如在俄学徒时期,努力学习经营管理和俄语,自修四书五经。创业之初,他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足迹遍及各地,步行经商。始而小本经营,继而在莫斯科、恰克图、库伦等地设店经营,开设贸易字号,统称“璧光发”。他精通经营管理,团结中外同仁,经营大宗的皮毛和茶叶生意,讲究信誉,强调质量。其货物均用铅字印牌,以示确保质量。故其产品信誉大增,生意兴隆,成为旅俄华侨中极盛一时的经营毛皮的巨商。随之他又远涉波兰的华沙、格但斯克,德国的柏林、莱比锡,日本的东京等地,和英、美、法等国的商人也有大宗生意。偶尔也回国内的东北经商。后期在天津的法租界开设了“牛裕如皮毛行”。
“永广发”洋行经理任永康(聂生村人),民国年间富甲全乡,资金雄厚。清宣统二年(1910年),俄国内战,俄钞废止,仅“永广发”一家洋行即损失白银16万两。
“祥发永”茶庄由城内指挥街王某开设。其总号设在张家口,向俄国推销中国名茶。茶庄有常驻汉口,由福建省、湖南省、湖北省采购大宗茶叶的老板;有常驻恰克图、库伦与俄国人做买卖的老板,经营活跃,名著口外。
清代中后期,汾商在张家口开设的大商号“日升光”、“大成魁”、“公合全”、“公合盛”、“双舜全”、“广丰德”、“万源长”、“协裕和”、“义中昌”、“义兴德”、“福义厚”等在库伦均设有分号。在恰克图设有坐庄老板,专向俄国人销售中国茶、丝、绸缎、布匹、烟叶、海味,购买俄国皮毛、棉毛织品和马、牛等牲畜。
旅俄汾商中最富有经济实力的“公合盛”老板孙竹林(三泉赵家堡),一贯积存金条、金沙子,上个世纪20年代被誉为西南乡的金财主;牛允宽(城内)、马汝潮(望春村)、殷尚质(平陆村)被誉为汾阳三巨商、俄国通;聂生村的文保全、宋汝柏、宋汝槐,汾阳城内赵恒俊,三泉任家堡的路大和都精通俄语,博闻强记,为旅俄商人中的佼佼者。宜柴堡村的白天宁在恰克图、库伦、莫斯科设货栈,以长途贩运为主,从苏渐一带选购茶叶、丝绸等日用品输出,从当地贩回皮毛加工出售。一次,他用30头骆驼从蒙古驮回白银六万两,其经营规模可知。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旅俄晋商大户计有60多家,依附的小户有50多家,大小商户都有汾阳商人为其店伙或掌柜,总计不下2000人。民国初年,西南乡三泉一带几乎村村都有旅俄商人,熟悉俄文者大有人在。同时,旅俄商人进出口物资常由数千头骆驼过长城,越沙漠,往返驮运,故西关郑姓、阳城马家、张家堡田家、康宁堡白家、武家、王家都因搞长途贩运而发达。
来源:吕梁政协
原标题:【吕梁文史】旅俄汾商字号记略